11月21日,由国台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等指导,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筼筜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厦门筼筜书院举行。本届论坛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为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趋势。参会学者中不仅有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学者葛剑雄,易学大家、华夏易道研究院院长马宝善等大陆学者,还有台湾知名学者、朱熹第26代孙朱高正以及代表台湾“中研院”与会的台湾学者们,更有来自韩国成均馆翰林院院长、国际汉学家崔英辰,可谓是囊括了中外当代国学界精英。近百名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索交流中国文化主体性和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战略、路径与方式,特别探讨朱子文化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传统文化与当代理想人格的构建等。本届论坛与时俱进,将关注焦点从经典本身向当代时事转移,更加注重经世致用方向发展。义理、训诂、辞章、经济四途皆有涉及,为论坛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特色和生命力。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会通精神’是优良的学术传统,在今天需要从现代意义上去加以理解。海峡两岸的人文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应努力做到中外贯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谏,是海峡两岸人文学者的重大责任,在这方面我们应作出应有的贡献。”当代著名学者张岂之对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作了精彩论述。“我们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承袭,更肩负着检讨、批判、创新文化的责任;我们不只是被动地、无意识地承继传统文化的‘客体’,更是重新评价传统文化,进而创新传统文化的‘主体’。”朱高正结合提交于本届论坛的论文《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重建对未来全球文化发展的意义》指出,文化的自由创造需从全民族有意识地接受、有意识地承认传统文化并为我们所自有、独有、固有的做起。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国学六艺”作为育人手段,旨在开启心智、练达人生,最终塑造理想人格,这与当代社会正在着力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一致。“台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每年举办‘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让两岸学者聚在一起谈今论古,是最没障碍的交流方式,也是我们创办论坛最初的想法。”主办方之一厦门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筼筜书院凭借“学术的高端性、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特点,充分利用厦门的地缘优势开展对台交流,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打造成如今在两岸颇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高端学术论坛。
“参与这样的论坛能让我见到中国大陆各大高校的学者们,与他们在一起交流和展开学术讨论,受益匪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杜保瑞高度肯定论坛并认为,这是一个为学术界的学者服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