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筼筜- 厦门日报论坛专题报道

厦门日报论坛专题报道

2014-07-07 16:15    高级管理员    浏览人数:3634人次

听海内外专家论

厦门网 2012-11-28 00:00

   【核心提示】  一年一度的国学盛会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暨第四届海峡国学高端研讨会,于11月23日至26日在厦门筼筜书院举行。近百位来自海内外的道家研究代表专家汇聚一堂,探索、交流道家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

    筼筜书院在2009年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联合创办了海峡两岸国学论坛,2010年经国台办核准,作为海峡两岸国学高端学术交流的重点活动项目。如今,已成功举办4年的论坛,发展成为两岸甚至是国际性的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专家对国学经典进行研讨。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时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以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筼筜书院,是喧闹都市中一片难得的讨论、诵读国学经典的净土。近年来,书院通过举办高端国学论坛和公益国学讲座,播撒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为厦门市民的精神家园,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生力不断向外延伸。
                                             文/本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戴美玲 张丽娟 图/何松青
 
    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暨第四届海峡国学高端研讨会的主题,是“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相对儒家而言,关于道家哲学如此广泛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题讨论,近20年来尚属首次。“这可能是自己有生之年最后一次主持这样规模的道家会议了。”本届论坛总召集人之一、年近80的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教授陈鼓应老先生说,如今,老庄孔孟的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公共的文化遗产,不仅中国人去研究,外国学者也加入其中,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各有所长。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由厦门筼筜书院和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厦门筼筜书院理事长王维生在本届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道”是两千多年来历代圣贤哲人的思想核心,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要从国学中汲取智慧,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更好地促进两岸及海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构筑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端平台。

    今年的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加入了举办行列,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机构参与主办,进一步提升了论坛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近百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用中文和英文畅所欲言。他们不仅聚焦理论研究,也关注现实发展。
 
      外国学者加盟
 论坛更具国际性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增添了更多外国汉学家——近百位专家学者中,除了大陆地区约60人、台湾地区20余人、香港地区3人外,更有来自德国、美国、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韩国、伊朗等国家的代表性学者十余人,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英文论文。可谓云集了当今海内外最权威、最有深度的道家学者。

    在开幕式大会发言上,当德国乌珀塔大学退休教授沃尔法特说到自己都快变成德国的“小庄子”时,引来现场阵阵掌声。沃尔法特堪称德国哲学界乃至欧洲最有深度的道家学者,他不仅汇报了自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阐释,还论述了庄子思想对美术、诗歌美学理论的影响。

    美籍伊朗汉学家华赞,操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中文,他对《道德经》的深入研究,让许多人惊讶不已。他提出中国要运用古文明的智慧,构建文化强国,发展软实力。

    来自香港的陈汉生教授虽在香港教学研究多年,实为英籍人氏。他建议用老庄的思想来解决西方社会问题,用道来解决西方哲学中的问题、西方哲学对自然伦理学的困惑。

    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学系副主任利维亚·科恩非常热衷中国道家文化,30多年来,她不但进行道家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身体力行道家的养生实践。会上,科恩介绍了道家文化在美国的转型,以及老子的认知疗法、庄子的减压法和行气养生法。“不论对中国还是全世界而言,道家文化都是一笔宝贵的财产,它是让我们的生活保持健康、与自然很好互动联系的一个良方。”

    看到如此多数量的汉学家聚首书院,王维生感慨道,不少汉学家对中华文化下的工夫和理解,比大部分中国人还要多,这对我们特别是厦门市民也是一次“震撼”教育。

    来自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的王蓉蓉教授是位华裔,参加完论坛,她觉得时空瞬息变幻——在风景如诗如画的筼筜书院,讨论先秦的思想,讨论老子的“道法自然”,讨论庄子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不曾见过的。
 
论题现实广泛
论坛更具前沿性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自举办以来,始终力求将学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困惑,可以在中国哲学思想中获得启示、感悟。

    本届论坛的论题十分广泛,不仅有老子、庄子的专题研究,还有道家思想文化的综合研究,颇具前沿性。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韩巍参加了西汉竹简中《老子》的整理,并发表了论文《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和学术价值》。论坛上,韩巍与中外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以下简称北大简《老子》),是继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和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而且在四个简帛古本中保存最为完整,对于《老子》一书的整理、校勘和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具有极高价值。由于北大简《老子》问世不久,对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韩巍的演讲引起了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大家认为,不管该竹简的成书时间是否比其他竹简更早,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首创青年学者论坛
论坛更具传承性

   今年的论坛,除了有外国汉学家的倾力加盟外,还充满了一股青春气息。首创的青年学者论坛,10名在读博士生和博士后登台发表论文,他们从道家生命哲学的角度,关注生命的安顿之道,赋予现代社会忙碌的人群一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现场,5位海内外资深专家学者,通过指导学术研究方法,与青年学者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台湾文化大学教授曾春海指出,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还应该更加立足于现实,具有问题意识,同时也要掌握丰富文献和扎实理论基础。

    26日晚,筼筜书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还与《南方周末》联合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年度国学论坛。陈鼓应、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笑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以及来自德国的沃尔法特,围绕“道家思想之古今对话”,为醉心于国学的高校学子与市民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两岸三地的国学教授携手德国汉学专家纵观古今,以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为引,从独特的视角切入老庄思想的内在生命力,为当前社会提供现实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