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筼筜- 海西晨报论坛专题报道

海西晨报论坛专题报道

2014-07-07 15:48    高级管理员    浏览人数:3554人次

百名学者深度碰撞世界观点

 
 

2012年11月27日·海西晨报· 第A16版 · 专题报道

 
  晨报记者 谢晓婉    经过3天的“谈经论道”,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暨第四届海峡国学高端研讨会圆满落幕。这场以“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为主题的道家权威论坛,汇聚上百名海内外权威学者,共发表高水平论文80多篇,被赞誉为“世界最高水准道家学术盛会”。  [最权威]  “世界观点”筼筜深度碰撞  今年的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筼筜书院和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所联合主办的基础上,北京大学道家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也加入主办行列。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机构的参与,在最大程度上聚拢了海内外最权威、最有深度的道家学者,其中,两岸三地大陆方面专家约60人、台湾方面专家20余人、香港3人,此外还有来自德国、美国、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韩国、伊朗等国代表性学者10余人,   “参与者的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地域之广泛直接验证本场论坛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筼筜书院山长王维生说,这也是国学论坛首次“国际化”。  短短3天时间,百余名专业人士在道家思想文化综合研究、老子专题研究、庄子专题研究等多个专题领域进行深入而激烈的学术探讨,海内外学者畅所欲言,不同角度不同理解层面的“世界观点”在筼筜碰撞。  [最传承]  泰斗汇聚提携“后起之秀”  据筼筜书院山长王维生介绍,这场论坛名家汇聚,全世界道学研究泰斗级人物悉数到场,如陈鼓应、刘笑敢、熊铁基、许抗生、国际汉学家陈汉生、沃尔法特,以及陈金樑、冯达文等,可以说,这是一场代表广泛,国际化水平高、参与度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一场道学盛会。除此之外,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代表,都是现在道家研究学者中的中坚力量,其发表的论文水平都很高。在活动之中,还特别举办了青年学者论坛,来自各大高校的“后起之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们的新见解,台上名师认真点评,建议中肯。  论坛期间,筼筜书院和厦门大学还特别举办多场面向公众的公益名家讲座。  [最震撼]  “厦门国学”亮出文化窗口  “能够吸引代表最高水平的道学学者来厦谈经论道,实属不易。”王维生说,这场高端论坛搭建了国际道学交流平台,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称得上是20年来最高水准的文化学术论坛。海外学者的参与,进一步证明中国文化对西方具有相当影响力。

王维生说,这场学术论坛让世界看到厦门的“国学态度”。厦门良好的硬件环境、对传统文化不遗余力的推广热情,也让海内外学者十分震惊。这场活动同时也提升了厦门的文化形象,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学的一个文化窗口。

谈经论道不虚此行
 
 
 

2012年11月27日·海西晨报· 第A16版 · 专题报道

 
  晨报讯(记者 谢晓婉)“不虚此行”,这是海内外学者对这场论坛共同的感觉。虽然只有短短3天,但分秒必争的学术切磋氛围、严谨论道的治学态度,以及犀利独到的观点交锋,使得整场论坛高潮迭起。近年来,随着国学热渐渐蔓延,这些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已成为众相邀约的“学术明星”。

为了此次论坛,大多数人特地排出“档期”参与这一学术盛会。而对这一来之不易的交流良机,学者们惜时如金,除了满满的学术研讨会议之外,私下的交流也没有停止过。除了向长辈请教之外,相互之间的观点辩论更加频繁。有些学者痴迷于观点论证,常常错过吃饭时间。同行之间精彩的言论、互补性的观点让他们乐在其中。

厦门国学可作中国模范
陈鼓应认为,厦门推行国学,利于两岸文化交流,也利于国学面向世界
 
2012年11月27日·海西晨报· 第A16版 · 专题报道  “中国的学问之门已经打开。”一直致力于国学研究的陈鼓应对记者说。台湾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陈鼓应是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暨第四届海峡国学高端研讨会的总召集人之一,他认为,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苏东坡已经变成世界的公共文化遗产,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世界性的国学研讨会意义非凡。  自小经历各种历史苦痛的陈鼓应一度将尼采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庄子则是内心故乡。长期游历在外,陈鼓应对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的道学发展了然于心。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典籍被大量翻译,“中国人文传统比西方早1000多年。”陈鼓应说,但现在随着西方的消费刺激生长,经济浪潮冲击到东方,人的外在和内心失去平稳。  “外国人如果将他们的传统文化抽掉,就像失去灵魂。”陈鼓应说,到了欧洲,他为洋人对文化传承的态度感到吃惊。“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最宝贵,最有生命力。”陈鼓应感叹道,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过断层,国人一度成为“文化弃儿”。幸而一些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通过家庭等代代相传。而这些年来,国学正慢慢地被重新重视,厦门对国学文化的重视就很让人赞叹。

“厦门国学的推广可作为‘中国模范’。”陈鼓应说,一座城市可以划出一片绿地来建书院、开文化藏馆、兴博物馆,茶道也与文化相结合,这证明了厦门的文化推广力度。现在社会物化严重,需要文化调和。对于厦门推行国学,陈鼓应认为是“得地利”的,它地处沿海地带,离台湾最近,两岸文化交流方便。随着提升到世界交流层面论坛的举办,也让厦门国学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听了两天课胜读一年书
 
 
 

2012年11月27日·海西晨报· 第A16版 · 专题报道

 
 晨报讯(记者 谢晓婉)国学论坛期间,厦门伟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林荣涛跟着专家学者们的步伐学习,作为道学的业余爱好者,这场论坛带给他的触动很大:“听了两天课,胜读一年书。”  近两年来,国学复兴,人们开始回归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少国学爱好者认为,这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场论坛,各路“高手”汇聚在一起各抒己见,是十分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也因此,论坛以及几场公益讲座反应热烈,得知筼筜书院日常设有《道德经》课程时,不少厦门当地的道学爱好者纷纷表示将在日常参与学习。  “道学可以指导生活。”林荣涛表示,自己是道学的“实用主义者”,道家的很多观点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比如道家强调“因循为用”,宣扬的就是“与时俱进”、“与时俱变”的观点。对爱好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国学对树立信心、扩大心胸、开阔眼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