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筼筜- 厦门政府网:首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特别报道

厦门政府网:首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特别报道

2014-07-07 11:55    高级管理员    浏览人数:3452人次

三本书让孩子了解你我他

台湾学者孔维勤:

>人物名片

孔维勤,台湾孔子协会理事长、孔子学院院长、圣约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读古人书,令人久久低回,不愿离去。”台湾学者孔维勤昨日参加首届国学论坛时说,作为中国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能从古人书中获得很多智慧,很多感动。这是他继去年之后,第二次来参加筼筜书院和厦大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学高端论坛。

20多年前,孔维勤就开始在台湾推动民间书院,传习孔子学问。他把家里的客厅布置成讲堂,带着家庭主妇和他们的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他说,“经典是生活中的智慧”。他不重视学术上的耕耘,却寄情于民间力量的推广。

跟很多人一样,孔维勤推广国学教育从娃娃抓起。他说,儿童的小小世界,非常丰富。他们有自己的利害关系,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要把人生的大道理灌输给他们,必须与他们寻得共同的语言。与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是通往小孩子世界的路。

孩子最初的世界,就是你、我、他,叫他们认知其中关联,很简单。

教孩子认识我,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自己作为人的一种期待。当孩子试图了解“我”的时候,可以帮他们建立价值观。这个时候,孩子在自己小小世界里获取的小小经验,应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尊重。

让孩子了解“我”与“你”的关系,读《弟子规》。《弟子规》讲述父母兄弟关系,教孩子怎么应对进退,教孩子生活的规范,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感受到一种亲情、友谊的亲密感。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小群体里,会想了解“他”,《百家姓》是最好的教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可以谈出很多故事,这里面,还有族群的变迁、国家的衍化。

怎么带着孩子在生活中解读这些经典教本?在孔维勤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回到童年。当我们找回赤子之心,就可以更加接近孩子的世界。

美好的气质有赖国学修养

台湾知名人士林光华:

>人物名片

林光华,台湾知名人士,担任过新竹县县长、台湾省“主席”。

65岁走下政坛的林光华,是一个谦和的长者,他时常飞越海峡,开展两岸文化的联谊。昨天,他专程前来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不是研究国学的学者、专家,但是,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国学对一个人的重要。

林光华回忆说:“我的成长环境是很传统的,家教非常严。我的祖父是国学老师,即使在日据时代,他在公学校里还坚持教孩子们读《论语》、《三字经》。我们从小被要求学习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因为‘不学礼,无以立’。这些,已经内化到我们的为人处事中。我这辈子没有赚多少钱,但是却交了很多朋友,讲信用,有情义,这和我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

“小时候,祖父教育我们要兄友弟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长大后发现,这些老传统让我受益无穷。”林光华说,国学不只是用来读、用来研究的,最主要的是内化为我们内在的修养。大同世界,文化是根源。只有自己行得正,才能去改变别人的看法,才有力量去追求真相。

林光华认为,国学用好了可以成为时尚。对此,他解释说,对真善美的追求,永远是不过时的,不过时的东西,就可以一直创造时尚。比如说卖房子的广告,不管在台湾还是大陆,都拿“孟母三迁”做文章,说明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这就是传统的活用。比如时下的选美,选美是时尚,但不是身材好脸蛋好就是美女,美人要有气质,气质怎么来,需要传统文化的塑造,一个开法拉利的人满口粗话是会被鄙视的。

活在现代却向古人学,是不是我们退步了?林光华说,我们不是去膜拜圣人,但是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道理。因为我们曾经出现人为的文化割裂,需要去恢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