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筼筜- 厦门国学书院落成 振兴国学厦门该怎么"走"

厦门国学书院落成 振兴国学厦门该怎么"走"

2014-07-03 10:26    高级管理员    浏览人数:3453人次

2009年12月04日 09:22
稿件来源:东南网

    上周末,随着首家现代意义的国学书院书院的落成和国学高端研讨会的举行,国学再度成为厦门人的热门话题。历史上,厦门曾是东南文化名城、“海滨邹鲁”,国学盛极一时。史料记载,厦门最早的书院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创建于同安县城的文公书院,此后历朝都有书院创设。在近代史上,厦门也在国学界书有重要一笔。上世纪20年代,厦大创办了国学研究院。

    如今,在振兴国学的潮流中,厦门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如何将国学传承光大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多位参加国学高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 避免市场化,坚持公益路线 王维生(书院创院理事长):多位国学大师都提到,现在国内的“国学热”有过于市场化的倾向,我们书院在建院的过程中,不能再走这条路,要从长远考虑,坚持办公益事业的立足点。国学的传承和发展,不是短期行为,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致力于下一代的国学培养,开办了少儿蒙学班、书法与古琴演习、国学经典精讲等培训班,让孩子们从小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独立人格,让国学在下一代身上传承下去。

传承国学不能排斥培训班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今天,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书院诵读国学经典。我想,今天在这里诵读经典的儿童,明天就可能是国学的专家乃至是大师。国学的传承和普及,不能排斥各种培训班、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儿童来说是发蒙,对成人来说是扫盲,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认为,国学并非中国学问的总和,也不是传统文化总的名称,而是近代产生的专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某些方面的专称,一般来说,应该包括经学、文字、训诂等学问。现在“国学”的概念泛滥无边,还是应该强调这些最基本的内容,不仅这些内容是基础和工具,而且其中有些学问也快成绝学了,具有紧迫性。

学最适合从厦门迈向全球 潘朝阳(台湾师大国际与侨教学院院长):
福建是南宋大儒朱子的故乡。朱子的儒家书院讲学事业,真正开启了国学经典全球伦理化的大门正路。 厦门不仅是台海的主要门户,也是中国通往东亚世界以及全球的出发港,其开放性和前端性毋庸置疑。中华国学最适合从厦门迈向全球,是清楚自明的事实。创建在厦门的书院,在这个深远博厚的文化和学术基础上,一定能以复振且发扬朱子的书院精神,建立属于中国经典源发而生的当代全球伦理智慧,这不但是二十一世纪地球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华民族必须迈进的康庄坦途。

朱水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是继北大国学门与清华国学门之后中国高校成立国学专门研究机构,其存在时间虽然比较短暂(1926—1927),却是当时国内尤其是高校国学研究模式上的一次艰难的尝试。它的短暂尝试是中国学术最终形成“知识”分流格局的一个转折点。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尤为重要:国学的研究与传播、推广,一定要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不能只在传统的经学路上行走